傳感器產業靠什么實現30%國產化目標?
回首“十二五”,我國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產業以20.9%的年均增長率,實現了高速發展,2015年銷售額達到547億元,比原規劃目標360億元超額完成50%以上。作為物聯網感知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感器在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生物醫療、工業、農業等領域中正廣泛應用,物聯網的蓬勃態勢推動著感器產業快速發展。
2020年實現30%國產化目標
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布局基本形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擁有了基本齊全的產品門類,中低檔產品基本滿足市場需求,設計、研發和應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中國傳感器產業已經形成從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部分細分領域已躋身水平。
但就總體水平而言,國產的傳感器產品仍以中低端為主,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中國市場上的中傳感器占比達80%,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
企業的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的壓力、溫度、應變片等低附加值產品,近年內有幾家企業開始MEMS產品的生產,其中麥克風產品勢頭發展較好,但其他如壓力、加速度、陀螺等也是比較低端的產品。
傳感器產業靠什么實現30%國產化目標?
“十三五”期間,在市場需求、政策牽引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下,我國傳感器產業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秘書長古群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子元件行業(不含印制電路板和電池)將保持中速增長,年均增速為5%左右,而其中混合集成電路、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光器件三個分支行業將保持較高增速,其中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行業增速有望高達9%。
古群認為,隨著民族企業的成長,本土品牌*不斷提升,2020年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將實現30%的國產化發展目標(此處國產化率指中國本土電子元件生產企業品牌電子元件產品的內銷金額,在市場總額中的比重)。
物聯網應用驅動旺盛市場需求
蓬勃的物聯網應用需求是支撐30%國產化目標實現的推動力。傳感器是物聯網感知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數據采集和傳輸的重任,是物聯網實現的基礎和前提。數據顯示,物聯網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11萬億美元,相應的傳感器市場也將達到數千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目前,一部智能手機中要用到十幾種傳感器,一輛汽車里可能要用到幾百個傳感器,一個現代化的智能工廠中用到的傳感器數量動輒以萬計。傳感器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和《零邊際成本社會》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大膽猜想,到2030年時,應用的傳感器數量將從2013年的35億個突飛猛進到超過100萬億個,人與自然環境將通過傳感器緊密相連。
“通過在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汽車電子、智能醫療、智能農業、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等主要網聯網應用領域里大顯身手,”村田公司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孫崑泉表示,“傳感器將為人們締造真正的智能生活。”
就拿心率檢測來說,村田的模塊化方案結合了加速度MEMS傳感器、信號處理和無線模塊,可以無接觸地測量病人躺在床上的心臟沖擊掃描信號。不僅能從病床的運動信號中分離出患者的運動信號,檢測患者的搖擺、翻轉和靜止狀態,還能監測睡眠質量,監測靜止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這樣一來,把帶有這種傳感器的設備安裝在醫院的病床上,醫務人員就能遠程監測患者的實時情況,同理也非常適用于獨居老人和養老院等。
森薩塔公司大中國區市場總監賈永平非常看好持續增長的汽車傳感器應用市場。2020年汽車傳感器市場需求將達到253億美元,其中中國是三大汽車傳感器市場之一,將以8.9%的年均增長率在2020年達到55億美元的規模。
賈永平認為,在節能、清潔、的需求驅動下,汽車中由傳感器控制的空調系統、電子穩定性控制系統、共軌系統、柴油后處理系統、胎壓監測系統等許多系統的裝配率將不斷提升,而這些系統中都有大量的傳感器應用。
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甚至在彩電行業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TCL彩電成都有限公司彩電廠廠長陳合智表示,除了尺寸、清晰度、顯示技術等關鍵指標外,當下電視機的zui大賣點就是互聯、智能。基于此,敏感器件在未來的電視產業中,必將大有作為。
首先是光感應。在電視機外殼上設置一個感應環境光變化的傳感器,能根據環境光線的變化,自動對電視機亮度進行調節,從而達到省電、護眼功能。
其次是利用霍爾傳感器,對投影電視進行開關機控制。具體原理是根據霍爾效應,通電導體兩端的電位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改變,以此控制三極管的導通與截止,進而給主板一個開機或關機信號。
再次是利用溫度傳感器,對投影電視光機進行散熱控制。傳感器檢測到溫度較高時,通知CPU輸出信號給降溫風扇,提高其轉速。當溫度稍低時,CPU輸出控制信號讓降溫風扇低速運行,進而達到節能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zui后是通過手勢對電視機進行操控。目前,基于電場的手勢感應器輸出已經是一種很完善的人機交互解決方案,設計人員可以十分方便地將2D多點觸摸和3D手勢識別功能輕松集成至其顯示應用中。
電話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