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發展儀器儀表等裝備制造 力爭2019年達到150億
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實施《中國制造2025》,力爭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而這其中關鍵在于驅動、智能轉型。
惠城區制造業的發展也正在印證這一路徑的正確性。今年前七個月,全區32家裝備制造業企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體現出該區在驅動發展中充滿強勁動力。
“是推動惠城區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是惠城區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的關鍵。”惠新區委書記徐云樞說,惠城區高度重視驅動發展,特別是科技。至2019年全區裝備制造業產值力爭達到15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5%,產值達50億元企業1家,10億元企業1家
手握核心關鍵技術讓生產智慧
坐落在水口街道的彰豪金屬(惠州)有限公司主要以制造自行車剎車系統及相關零配件為主,在相關行業的生產技術已經在范圍內*二,是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技術企業,產品主要以出口為主,銷往歐美等發達,是捷安特、巨鳳、美利達、普利司通等自行車廠的主要供應商。
將直徑只有3.9毫米的油封套到與它大小接近的襯套中,人工操作都會略顯繁瑣;如果是上百上千個這種“細致活”,生產效率是低下。這樣一個生產細節,讓公司管理層開始思考,如何讓生產智慧?
“我們已經邁開探索工4.0的*步了,就從惠城區的廠區開始一步步地實現。”公司副總何錦榮帶走進公司的油壓車間。在車間內,我們看到4臺自動的機組正在有序地運轉著。比方說,3.9毫米的油封通過襯套套入O型環自動機器的加工,地實現和襯套的“配對”,質量不良的襯套還會被自動篩選到一旁。
“這些自動化、半自動化的機組都是公司研發的。通過‘機器換人’,我們整個車間的工人需求可以減少近一半,效率可以提高15%,產品的質量也會保持高水平。”林文平介紹說。
如此“手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在惠城不在少數。在LED領域和半導體封裝設備生產方面,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半導體封裝設備制造業的空白;惠州市利元亨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針對LED顯示屏模塊全自動數控裝備的研發,有效攻克制約我國LED顯示屏行業發展的制造和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成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落實財稅等扶持建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
要想企業“馬兒”跑得快,政府服務的“喂料”也很重要。近年來,惠城區政府出臺了《中共惠城區委、惠城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科技強區的實施意見》《惠城區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管理辦法》《惠城區農業科技中心暫行管理辦法》《惠城區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系列扶持政策,對具有重大科技貢獻的企業、團隊、人員實施重獎,對包括裝備制造業企業在內的研發給予財政扶持,提升了企業的積極性。在2015年出臺的《惠城區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培育科技、利元亨等智能裝備制造企業,促進工業和信息化融合,逐步建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
財稅方面亦有扶持?;莩菂^落實優良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落實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及相關服務性收入免征營業稅以及落實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落實重大技術裝備稅收優惠。
此外,加大對數控裝備的資金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及法人資本投向數控裝備,特別是電子裝備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資本向電子信息產業轉移。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大力開發適應數控裝備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和引導各類保險機構為數控裝備企業提供保險服務;鼓勵和引導信用擔保機構為數控裝備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服務。
多措并舉下,目前,惠城區共有裝備制造業企業32家,其中包括9家工業總產值在裝備制造業中占比超六成的汽車制造企業,此外還有通用設備制造企業、設備制造企業、儀器儀表制造企業等。
加快技術改造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作為型經濟的典型,近年來,惠城區通過招商、選資、引智和加強企業服務,全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接下來,通過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在加大用地指標、環境容量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惠城區將繼續重點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
同時,通過政府搭橋引線,惠城區將引導和支持區內裝備制造業企業和高校設立研發平臺,開展關鍵性技術攻關,重點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擁有品牌和自有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為發展全區裝備制造業打造具有作用的。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研究技術含量高、性強、形成企業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力爭在數控加工中心、機器人、家電智慧化設備、智能儀器儀表、3D打印等產品上有新突破,提升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此外,結合精密制造、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趨勢,加快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改造,推動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升級,發展壯大住潤電裝、住潤電子裝備、住潤汽車線業、ASM科技、利元亨、標頂等骨干企業,努力打造汽車配件、數控機床、儀器儀表、自動化和機器人設備等以裝備為主的裝備產業集群,推動平進模具、千住金屬等項目建設,逐步推動裝備產業向智能裝備制造方向發展。力爭到2019年,全區裝備制造業產值達15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5%;產值達50億元企業1家,10億元企業1家。
電話
微信掃一掃